10月20日,記者從長慶油田獲悉,歷經50載開發建設,長慶油田生產油氣當量超過7億噸,已建成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基地。
1970年10月,國家做出成立陜甘寧地區石油勘探指揮部的戰略決策,5萬余名石油大軍集結黃土塬,拉開了鄂爾多斯盆地石油大會戰的歷史帷幕。50年來,從跑步上隴東到五路會戰,從塞1井出油到發現靖邊氣田,從解放蘇里格到慶城大油田橫空出世,長慶石油人在“磨刀石”上成功開發了35個油田和13個氣田,將一座偏隅西部的百萬噸油田建成了目前我國油氣產量最高的油氣田。近年來,長慶油田油氣儲量持續保持高峰增長,2019年油氣產量分別占全國產量的1/8和1/4,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中流砥柱。
50年來,面對“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困境,長慶油田解放思想,突破常規,不斷深化對地質理論和油氣勘探開發規律的認識,創立了“廣覆式生烴、滿湖盆富砂、全方位運聚”等全新油氣成藏理論體系,形成了黃土三維地震、優快鉆井、水平井體積壓裂等一批工程技術利器,構建了“叢式井、大平臺、立體式、工廠化”的高效開發建設模式,攻克了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世界級難題,走出了一條具有長慶特色的科技興油興氣之路。
50年來,長慶油田主動融入改革開放大格局,持之以恒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歷經兩次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用現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術裝備改造傳統石油工業,將分散在大漠深山的油氣站點變成了智能指揮、遠程控制的現代化生產線,推動了生產組織管理方式的革命性重塑,為低成本高效益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近年來營業收入、人均勞動生產率等指標排名國內油氣田前列。
50年來,幾代長慶石油人傳承弘揚延安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中孕育了具有長慶特色的精神文化體系。從“人拉肩扛戰風沙”“磨刀石上鬧革命、低滲透中鑄豐碑”的堅強意志,到新時代“不甘人后、永爭第一”的豪邁誓言,長慶“磨刀石”精神鼓勵著幾代石油人為油拼搏、為油奉獻。
50年來,長慶油田積極貢獻國家、回報社會,充分發揮產業輻射帶動作用,有力助推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無償支援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事業、環保綠化等公益項目近百億元,精準助力慶陽、延安等革命老區脫貧摘帽。連續23年向京津冀晉及陜甘寧內蒙古區域供氣累計超過4200億立方米,惠及近4億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成清潔文明井場8000余個,每年給高原大漠新增綠地300萬平方米以上。
進入新時代,長慶油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提升國內勘探開發力度的重要批示,開啟“二次加快發展”新戰略,打好勘探開發進攻仗。2018年以來,國內最大頁巖油開發示范區在長慶建成,勘探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年產油氣當量突破5700萬噸。今年上半年,長慶油田克服疫情和低油價影響,提前完成半年計劃任務,保持了油氣產量箭頭向上。
站在新起點上,長慶油田將繼續高唱“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主旋律,續寫油氣上產輝煌,彰顯大油田責任與擔當,交出無愧于歷史與時代的新答卷。(中國石油報 記者 周問雪 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