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衰老》最新發表的一篇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論文稱,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
這項研究結果或有助于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病進展。
該論文指,全球約有5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占到了所有癡呆病例的50-70%。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征是被認為會導致神經元死亡的蛋白在腦內聚集,并最終發展為癡呆。最新的研究發現,這些蛋白也存在于血液中,檢測它們在血漿中濃度的測試可以用來診斷該疾病,或用來區分該疾病與其他常見的癡呆形式。
論文通訊作者、瑞典隆德大學奧斯卡·漢森(Oskar Hansson)和同事利用兩個獨立隊列的573名輕度認知損害患者的數據,建立并驗證了個體化風險模型預測患者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發展的能力。同時,比較了多個模型預測患者4年內認知衰退和癡呆進展的準確度,這些模型基于血液中不同生物標志物的各種組合。他們發現,基于P-tau181和NfL的模型預測能力最佳,前者是一種tau蛋白形式,后者能反映神經元死亡和損傷的情況。
論文作者總結稱,他們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通過基于血液的生物標志物進行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個體化預測具有價值。不過,仍需進一步開展更大的隊列研究。